
搭上849輾轉半小時,從車水馬龍的都市來到了被群山所圍繞的烏來部落,
只需短短的路程,很難想像有這麼一個好山好水的美麗部落,就在我們附近。

位在烏來的「加納富魚食坊」,隱身於東北角魚米之鄉的山野大山中,
看似小小一間的原民風味餐廳,裡頭卻隱藏了各種原民特色美食和創意料理。
小提醒:到達餐廳必須搭乘計程車或自行開車唷!
只需短短的路程,很難想像有這麼一個好山好水的美麗部落,就在我們附近。

位在烏來的「加納富魚食坊」,隱身於東北角魚米之鄉的山野大山中,
看似小小一間的原民風味餐廳,裡頭卻隱藏了各種原民特色美食和創意料理。

經典原民美食,特殊香料風味十足

鳥不踏馬告綜合拼盤(鹹豬肉+香腸)
馬告嚐起來有股檸檬香茅的味道,搭配鮮嫩多汁的香腸,
一口咬下,馬告的滋味完美化解了香腸的油膩,是我們評價的第一名!
刺蔥俗稱鳥不踏,因為帶刺的葉身讓鳥類不願意碰觸,
被鳥兒所嫌棄的刺蔥,卻成為原民美食中非常特別的香料,
有點像蔥的香味,但更顯清香,
鹹豬肉不只有單調的鹹味,
老闆在製作時將馬告粒與帶梗的刺蔥細細磨成泥狀,
解膩的檸檬香茅味結合清香的刺蔥香,
製作出的醃料香氣非常濃郁,適合配飯一起享用。
苦花魚一夜干(需提前預訂)
苦花魚是烏來南勢溪的原生種,以食用石頭上的藻類維生,
所以使用內臟煮魚湯,會有苦中回甘的滋味,
將之剖半抹鹽,日曬做成夜干,
由馬告和花椒煸出來的油乾煎後,
肉質Q彈有嚼勁,帶有辛香料堆疊出的層次,
是原民風味美食,更是山林的味道。
使用在地食材,新鮮漁獲親自捕獵
使用當地食材,最新鮮的在地美味,
從烏來產出的桂竹筍到溪流中的高山魚,
都化作餐廳中一道道的美食。

烏來桂竹筍
一直以來很喜歡桂竹筍的口感,不同於常見竹筍乾淨利落的入口,
擁有更多纖維的桂竹筍需要好好咀嚼,大口咬下口感也更為充實,
在地的桂竹筍非常新鮮,只需要簡單的烹調就能嚐到最純粹的美味,
是一道非常清爽的陪襯。

經由老闆的分享,可以看到鮮魚的身上甚至還有親自捕獵的傷痕,
運用傳統原民的捕獵方式,每天清早就會準備當日的食材,
有些養殖在小水池中,有些處理烹調後端上桌,
給客人品嘗到最新鮮的食材。
在創意中尋找食物的全新價值
全身都是寶的鱘龍魚,如果只是食用魚肉實在太可惜了,
因此老闆發揮奇思妙想,開發出了很多特色創意料理。
比如說沒想過鱘龍魚也能做成飲品!

鱘龍膠原蛋白飲(香蘭葉)
鱘龍魚飲小小一罐,剛從冷凍拿出來退冰,喝起來蠻像熟悉的中式風味甜湯,
但它並沒有甜膩的味道,而是結合了香蘭葉的淡雅香氣,
冰冰涼涼的喝下去,有著冰沙的口感以及膠原蛋白的Q彈,意外的適合夏天。
鱘龍魚是高蛋白食品,富有高度不飽合脂肪酸、維他命A、B12、葉酸等,
使用鱘龍魚骨萃取出的膠原蛋白,是非常健康、富有營養價值的飲品。

又比如說馬告鱘龍魚肝醬。
魚肝醬在我的認知中,只會出現在高級的法式餐廳,
而原民風味鱘龍魚肝醬更是聽都沒聽過,卻在這裡嚐到了沒有嘗過的味道。
魚的鮮味和馬告檸檬香茅的香氣交織,是非常濃厚的滋味,
適合配上鮮魚或法國麵包,為原本食材的純粹增添滿滿的濃郁。

老闆懷抱熱情與夢想,從養殖到親自下廚,在鱘、鱒的躍動中找到料理的最大價值,
很佩服老闆的勇氣和努力,雖然因為颱風讓原本養殖事業一夕間毀滅,
卻不曾放棄,在家鄉烏來以全新的姿態開啟新事業,
透過不斷學習新的事物和製作創新料理,
開展出了一片新的天地,也讓更多人品嘗到如此美味的原民料理。
享用完美食,當然不能忘了到附近的內洞森林遊樂區走走,感受滿滿的芬多精,
烏來令人流連忘返的不只美食美景,更是濃濃的人情味和原民特有的熱情。

